書法家王介平1957年生于南京,1984年畢業(yè)于南京大學歷史系,長期從事古代書畫修繕和中國漢隸書法創(chuàng)作與教研活動。他是我國著名女書法大師肖嫻的關門弟子,現(xiàn)為中國書法家協(xié)會和江蘇省書法家協(xié)會會員、南京故宮博物院專業(yè)書法家。王介平擅長的漢隸書法出自漢魏竹簡,姿態(tài)飄逸,顧盼生輝,在漢隸碑帖基礎上進行了創(chuàng)新和升華。王介平在中國“春蘭杯”比賽中獲銀獎,在中央電視臺第二、三、四屆全國書法大獎賽中獲銀獎,贏得海內外書法家、專業(yè)人士、收藏家和書法愛好者的好評。
王介平家學淵源,又長期從事古代書畫修繕和鑒定工作,其漢隸南源于肖嫻,北學于著名書法大家劉炳森。當年,劉炳森先生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工作,王介平有幸赴北京與劉炳森先生成為同事。因此,王介平的漢隸作品既不失江南柔美、又具北方的渾厚豪放。
王介平在墨韻世界里的孤獨求索,成就了現(xiàn)實生活中的無數(shù)擁躉。人們尤為津津樂道于他以隸、楷、行書揮就的《般若波羅蜜多心經(jīng)》和《大悲咒》及《金剛經(jīng)》等作品,紛紛以握卷在手為幸事。今年春節(jié)前夕,王介平還在豫園華寶樓舉辦了《漢風唐韻—王介平迎新書法展》,獲得了書法愛好者們的熱捧
中國美術家書法家藝術網(wǎng)編號:238
始終對書法秉執(zhí)研學姿態(tài)
——記著名書法家王介平
在當代書法界王介平很獨特!比如《李氏家訓》《風月一庭為良友》《一葉馨香》《陋室銘》等等,所表現(xiàn)出來的書法氣象不浮躁,追求碑帖功夫很扎實,寫出來的東西高古樸茂,有傳統(tǒng)文人書法的精氣神。江湖書法的渾水從來不淌,熱鬧浮華的地方也不大去,有君子愿居其實,不居其華的修養(yǎng)格局。去此取彼,這是他潛心藝術的修養(yǎng)定力。
修養(yǎng)源于家學的熏陶,還來源于職業(yè)的歷練。他早年從南京大學歷史系畢業(yè),然后長年從事古代書畫的修繕工作,并且一直從事漢隸書法教學與研究。從他文化事業(yè)經(jīng)歷當中,大抵就明白書法為什么會有致虛極守靜篤的內涵了。《靜觀世界 笑對人生》《古來圣賢皆寂寞》書如其人,經(jīng)歷和修養(yǎng)里的書卷氣息,是他書法的鏡像,寫出晉韻唐法宋意就是情理之中的事!
王介平的楷書是很精致、很圓活的表現(xiàn)力??瑫惑w如果僅從精致的要求上來看,百日亦知其本也是可能的。但是在精致的基礎上,再作出生活圓活的筆墨印象,這就相當難了。王介平用楷書抄經(jīng),處處有明心見性,心無掛礙的般若表達,這就是其字生動圓活魅力所致,用筆寫字,再用心作書,心與筆合,才謂楷精法詳,特為真正!
他用行書抄經(jīng)藏,成為法布施的功德。輕展一卷,既是近禪皈依的方便法門,《心經(jīng)》《大悲咒》《金剛經(jīng)》成為不住色聲香味觸法行于布施的引導。關于行書歷練,王介平走得是取法二王這條路徑,臨蘭亭序以定武本為參意,很有風骨,又揣摩進馮本的牽絲映帶,寫出了碑字的精神,間融了帖字的氣韻。這種剛柔相濟的書法風格,在他的行草里也是常見常識,比如《芙蓉樓送辛漸》鐵劃銀鉤與孤蓬自振相映成趣,書法審美的類萬物之象前后相隨,很耐看!
因為長期從事隸書一體的研究與教學,所以他的筆墨主體指向了隸書全方位的研究與創(chuàng)作?,F(xiàn)在凡是能見到的隸書范本他都精研覃思,視野寬博超乎尋常,帛書的、簡書的、碑刻的,無有遺余,要不說是專研學者呢。再者,他的隸書研究不僅僅限于挖掘潛藏在各種隸書法本里的技法,還廣泛涉獵了法本里的文化、文學、歷史信息,把研究隸書真正做成了一門綜合性學問,傾心寫成《隸書四屏》,用每一塊碑、每一段帛簡來復現(xiàn)歷史的完整性和文化脈絡的清晰!這就讓他在隸書文化的講臺上大有資糧,可以借助豐富的書學知識完成傳道授業(yè)解惑的擔當。
他始終對書法秉執(zhí)研學姿態(tài)。作為當代隸書書學的集大成者,除了有書性超人,愿意為之奮斗終生的執(zhí)著外,他還有幸得到兩位隸書大師的無窮教益。他是肖嫻大師的關門弟子,又曾是劉炳森的同事,身近大師當然就有法由師教,口傳手授的機緣,這也更加堅定了他研習隸書不遺余力的信念,終是讓他的隸書脫穎而出,成為不負師門的典范。其隸書作品兼具南碑柔美、北碑豪放的雙重魅力,落筆金書,起筆錦字,寫得姿態(tài)飄逸,顧盼生輝,實為審美和收藏的神品級!氣概通疏寫下《觀滄海》性靈豁暢作成《大江東去浪滔盡》,可見書帖無涯苦作舟,碑學有路勤為徑的結晶。在書法研學的征途中,王介平一直作著“不欲盈,蔽而新成”努力……
著名書畫評論家 史峰
2022年4月30日 書于覽藝齋